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一站,黄山看什么?

黄山日报
2024-09-0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后,省委主要领导首场宣讲、首次调研,来到黄山。


正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当口,有何深意?第一站看黄山,看什么?



看“山水村茶”的黄山特色



登黄山,天下无山。黄山是安徽的靓丽名片,是国之瑰宝、世界奇观,集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项桂冠于一身,是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黄山“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勉励他们“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


樊成柱 摄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入钱塘”,新安江发轫于休宁六股尖,一路东流汇入钱塘江。历史上,新安江就以水色佳美为人所知,孟浩然吟“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沈约咏‌“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进入新时代,“新安江模式”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的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改革试点。皖浙携手十余年,实现共同保护战略升级、多元补偿机制升级、合作模式创新升级,“新安江模式”在全国20个流域、21个省级行政区复制推广。


郑宏 摄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黄山产茶历史悠久,陆羽《茶经》、唐朝《茶酒论》都曾记载过,清朝到民国时期,黄山更成为全国重要的茶贸易和茶文化中心。
黄山茶随着徽商兴盛崛起,走遍全国、走向全球,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融合的纽带。

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休宁松萝、歙县大方、古黟黑茶、祁门安茶灿若星辰,邓小平同志称赞“你们祁红世界有名”,中国名茶之都声名远扬。


樊成柱 摄


传统村落是守护中华农耕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黄山市拥有310个中国传统村落、总数居全国第二。信步走进一个村落,就会翻动一页历史,随处踩动一块石头,就会触动一个朝代。


汪澄 摄


黄山市的山水人文价值、生态综合价值,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视野大格局可见一斑。


以黄山为纵坐标、新安江为横坐标,串联起大大小小传统村落、山林茶园,山的沉稳、水的灵动碰撞出一片片钟灵毓秀的富饶宝地。


看价值转化的探索实践



黄山是一座山,更是一座城,“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三大战略交汇,区位、生态、文化、乡村、旅游五大优势叠加,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得益彰?


一江清水牵起黄杭,情系皖浙,交出了大国生态治理高分答卷。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号声嘹亮,推动“一江共护”走向“一域共富”,是题中应有之义。


樊成柱 摄


多年来,黄山市深入实施以“茶花草鱼”为重点的“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徽州味 赛村碗”等5个“村字号”IP,推动乡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链条升级,茶叶综合产值突破260亿元、出口值占安徽85%、全国15%,以臭鳜鱼为代表的徽菜综合产值突破210亿元,乡村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千亿元。


郑宏 摄


一片叶、一尾鱼办成大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佳阐释和生动实践。去年黄山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居全省第7、第5,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全省第5,新安大好山水成为共同富裕活水。


不止山水。作为徽文化发祥地,黄山市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健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以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抓手,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徽州文脉传承工程,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全方位保护历史遗存,传承好徽州非遗技艺,守住文化根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案例入选住建部首批可复制经验清单,我市跻身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徽州文书——徽州千年宗姓档案”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许家栋 摄


黄山市抢抓大黄山建设最大机遇、最大动能、最大红利,把握旅游消费升级趋势,完善山水村夜文旅产业新坐标,守正创新、提质增效,探索多元化以用促保机制,有序推进古民居产权规范流转及认租、认领、认购工作,推动农文旅体商康融合发展,将散落各地的古民居古建筑古村落古街区,打造成安放身心的美学综合体、艺术空间,通过艺术语言、时尚呈现,推出目连戏、板凳龙、徽州大鱼、文物主题游径等更多“非遗+”潮流新玩法,增强徽州文化时尚感和流行度。


王婧 摄


见人也见生活,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徽派古建、艺术经济等徽州文化产业风生水起,民宿客栈、新安康养、研学修学、村咖书屋等“养生+养心”沉浸式休闲度假蓬勃发展,去年全市接待游客832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43亿元,较2019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汇集绿水青山、村落、民居、田野等要素的徽州美宿,已发展3200余家,综合效益超65亿元,成为人人向往的微度假旅游目的地,推动黄山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看领跑担当的精神气象



黄山体量不大,但大多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小而暖,创造了很多“首次”和“第一”,旅游产业发展、生态价值转化、文化保护传承、推动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工作一直在领跑、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樊成柱 摄


比如旅游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打好“免减优·促消费”组合拳,以“微景区、小投入、聚流量”模式实现场景焕新、产品出新,传递大黄山友爱美好,相关经验入选全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两山”实践上,以改革之力探索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新路径,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获批建设,村落徽州、EOD、VEP三把绿色钥匙拓宽价值转化通道,黄山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首批试点名单;


樊成柱 摄


乡村价值转化上,纵深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拓展“五微”行动,大力推动艺术乡建,和美乡村建设“五个三”黄山经验获中央农办肯定并向全国全省推广,一批康养村、艺术村、哲学村、摄影村、戏曲村、写生村、美食村点亮网红乡村满天星;


治理方面,深挖徽文化善治因子,深化德治、法治、自治融合,“富山解忧”“响潭实践”等得到省委肯定,《“作退一步想”促进一步和》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小切口精准破题写就华彩篇章。


吴建平 摄


黄山发展的每一天、进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广大干群的敢想敢试、敢闯敢为。
随着全域进入高铁时代,黄山与长三角、京津冀、大湾区时空距离革命性重塑,越来越多干部走出去体悟实训、跟班学习、考察调研,打破“偏安一隅”“偏居一隅”思维定势,打开“跳出黄山看黄山”的视野格局,敢于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在领跑、并跑、跟跑的过程中越来越敢干、越干越会干。
大家普遍反映,黄山的干部干劲足、作风实、业务精,不服输更不怕输。


施亚磊 摄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大视野

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大手笔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文章

领跑担当的精气神

勾勒出黄山市最重要的肌理

同样昭示着放眼全局谋一域

立足一域谋全局的深长考量。



作者:徽语新闻投稿邮箱:hszxbjb@163.com
编辑:王婧  二审:王翠竹  终审:徐海生推荐阅读开良方、出妙招!这场资政会事关新安医学与康养
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黄山谋划重大工业项目
致敬高温下的劳动者!
路虽远,行则将至!黄山“领跑”姿态向前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山日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